2007年9月4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版:天下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汉中“温和干预”面皮价格见效
有人叫好,有人认为“违法”,有人说更应该向房产商叫板
孙海华

  清晨,陕西汉中市民储大妈刚绕过街道拐角,就看到马路对面那家面皮店前排的长队。经历过前一段的价格波动,重新卖回1.5元一份的面皮店依旧生意兴隆。
  “什么都涨价!面皮也跟了风,一下涨到2块5,要不是政府出面公布了成本价,真连面皮都吃不起了!”其实,汉中的这次面皮价格“风波”,已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关注。

  一碗面皮从1块5卖到2块5
  面皮是汉中最著名的地方小吃。和储大妈一样,每天早上吃上一碗面皮,几乎是80%当地人的习惯。
  可从去年开始,面皮就一直在涨价,从最初的1元钱,到1.2元,再到1.5元,今年夏天,小碗面皮竟一下子从1元涨到2元,大碗则从1.5元卖到了2.5元!
  “米、面、油、调料价格均上涨,小本经营,别无选择。”面皮店纷纷贴出告示。店主们也众口一词:成本上涨,面皮价只能跟着涨。
  “涨价可以,但也不能太离谱儿呀!”储大妈说,每次物价上涨都是面皮“领头”,只要面皮涨价,其他都跟着涨。
  市民纷纷向相关部门表达不满。

  物价部门公布成本  面皮价格回落
  物价部门着手摸底,发现除原料价格因素外,更重要的,是一些面皮店跟风涨价。
  “这种情况下,如果再不对面皮价格施加影响,市场会出现一定恐慌心理,别的商品也有跟风涨价的可能。”经过研究,汉中市物价局决定,选择公布成本这一价格干预方式。
  经过3天调查测算,物价部门得出结论:店面面积约20平方米至30平方米,从业人员3至4人的店面,以每斤大米可加工面皮4张,平均日销售面皮200碗左右计算,加上人工费、水电费、店铺租金和其他行政费用,以及包括大米、辅料豆芽、土豆等在内的原材料费用,每张面皮的成本为1.116元。
  “根据国家规定,获利大于35%就属于暴利经营。”汉中市物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  8月2日,面皮核算成本通过当地媒体向市民公布。与此同时,物价工作人员跑遍全城300多家面皮店,向经营者送达成本调查结果通知。
  面皮成本的公布,在汉中市引起强烈反响。很快,面皮价格一改一路飙升的势头,由2.5元回落到1.5元一碗的定价。

  有人认为是进步  有人认为值得商榷
  汉中市物价部门的这一做法,也同时引起国内普遍关注。不少人评价:汉中未采取兰州牛肉面式的硬性限价,对面皮市场横加干预,而是将相关信息公之于众,以“温和”的方式干预民生品价格,不失为一大进步。
  借鉴这一做法,宝鸡市也着手对当地的扯面、面皮、豆花泡馍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品种进行成本监审,拟得出结果后对社会公布。
  叫好声中,也有不同声音,一些观点认为公布成本的做法仍然值得商榷。
  网友“刁蛮妃子”指出,既然成本可透明核算,为什么不先去算算房产开发、医疗、教育的成本?还有人认为,面皮都是小本生意,政府此举有欺弱倾向。
  网友“欢乐时光”则对调查数据的科学性、准确性提问,并认为“温和干预”仍涉嫌违法,因为汉中面皮显然应属市场调价的商品,“对《价格法》规定的不属于政府指导价、政府定价范围的商品进行价格干预,显然是不合法的。”
  有识之士指出,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只要与民生相关的价格问题,政府是应该管的,关键在于如何去管。从兰州拉面限价到南京对商品房限价,再到汉中“温和干预”面皮价格,涨价潮中越来越频繁出现的新闻焦点事件,无疑给政府提出了一道难题:管理社会事务时如何做到“到位,又不越位”。